(轉載自內政部宗教司)

漢人信仰中位階最高的天神,民間俗稱天公,又暱稱天公祖。玉皇大帝是漢人民間信仰裡的最高神,是上天的代表,由於天際浩翰,因此沒有固定的形體,早期許多敬奉天公的方式,均沒有設金身,而是以香爐替代,上書「玉皇大帝」、「玉皇大天尊」,或是以「上蒼」牌位來替代,若設神像者,一律採帝王造像。也有鸞堂系統認為玉帝為任期制,目前為關聖帝君擔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。
舊時民宅多懸掛天公爐於燈樑上,早晚燒香奉拜時,以天公為第一個敬拜之對象;民眾進入寺廟參香時,大多先禮拜天公爐,可見天公在人們心中的尊貴地位。舉凡民間有重要事情要稟告天公時,也有「領玉旨」或「置天臺」的儀式。
玉皇大帝的生日相傳為農曆正月初九,俗稱「天公生」,這天,各家於凌晨布置頂、下兩層神案「頂下桌」,上層以六齋、麵線、素果、牽仔(一種粿類)、圓仔、菜碗、荖花等祭拜天公,並擺設紙糊燈座,以充作天公之神位;下層則供奉五牲酒醴,敬拜隨侍天公的神明兵將,全家大小行三跪九叩首禮,以恭祝天公萬壽。
以玉皇大帝為主祀的信仰者亦有相當多的神明會組織,日治時期的調查,台北州有十多個神明會,台南州有二十一個。神明會多以天公會為名,召集會員設置天公爐位。天公會知名者包括彰化芬園天公會、鹿港的金和興街、金長興街等神明會。天公無形無像,彰化芬園九角頭正月初九「迎天公」時,天公並無神像,是以一個神龕代替,堪稱全臺僅見。
臺灣自明鄭時期即建有玉皇太子宮,即目前臺南玉皇宮的前身,最早以玉皇四太子為主祀神,1800年重建改以玉皇大帝為主祀神,推測因此改稱玉皇宮。根據日治時期的統計,全臺灣以玉皇大帝為主祀神之廟宇約21間,全臺目前依最新的研究約145間,對照普遍的拜天公習俗,這樣的數量並不算多。其中重要的天公廟有臺南首廟天壇、臺南開基玉皇宮、彰化玉清觀、高雄鳳山天公廟、宜蘭大里慶雲宮、宜蘭草湖玉尊宮等。全臺以玉皇大帝為主祀之廟宇於2006 年在宜蘭開始成立有「全國天公廟聯誼會」,歷年於全台各地舉行年會。與其他的神廟相較,天公廟的數量甚少,這主要是一般的寺廟大多是地方公廟,而天公的位階又太高,與地方神祇的位階不符,且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祭天的想法,亦影響民間興建天公廟的意願,最重要的原因是民間祭祀天公是以「拜門口」的方式,當天而祭,因此大大降低天公廟的需要性。

關鍵詞:天公,天公會,頂下桌,置天臺,迎天公

參考書目
王見川。1996。〈臺灣「關帝當玉皇」傳說的由來〉。《臺北文獻直字》,118:213-232。
吳嘉燕。2010。〈臺灣天公(玉皇)信仰之探究-以台南市天壇為考察中心〉。台南:台南大學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林秀幸。1998。〈鹿港戴天臺儀式的社會與宗教意義〉。《臺灣文獻》,49(1):21-45。陳建憲。1999。《華夏諸神:玉皇大帝》。「雲龍叢刊」43。臺北:雲龍。
姜義鎮。2005。〈玉皇大帝信仰〉。《新竹文獻》,18:6-35。

文章標籤

紫元悟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